本文轉載自:澎湖時報 大倉媽祖園區興建案 |
●反對人士憂心大倉案債留子孫。(鄒秀成攝)
正反雙方皆至議會表達立場 供即將召開的臨時審查會參考 (記者鄒秀成報導)眾所矚目的大倉媽祖文化園區設置預算,將於今、明兩天在議會審議。民間支持與反對的雙方,昨天下午都前往議會陳情,表達自己的立場。贊成設置的一方,主要是大倉村民代表和不少的旅遊業界。他們強烈認為大倉案將為澎湖創造無限商機和經濟效益。 大倉村長表示,幾乎所有的大倉村民都贊成此案,這是轉變落沒大倉最好的契機;他不解何以有那麼多的外地人反對?他強調當地漁業和觀光式微,沒有生活在大倉的人,根本不能體會在當地的痛苦。而現在縣府願意協助轉型,他呼籲澎湖鄉親站在他們的立場,共同幫助他們、給他們祝福。 澎湖縣觀光產業促進會則向議會陳情,指出早在民國84年縣府即著手規劃內海開發計畫,但一直沒有啟動;而目前澎湖旅遊發展新景點的開發刻不容緩,大倉俗稱「內海之珠」,是內海開發的核心按鈕。它的開發將串連內海濱如重光、白沙、城前、通粱及西嶼的內海旅遊航線,創造內海無限的商機。此外,縣府目前的規劃構想大倉媽祖文化園區,並非外界詮釋的一尊媽祖神像而已;它還有其他遊憩主軸,包括主題文創聚落、零碳水上活動區及島嶼渡假飯店。這些規劃可讓大倉變成足以定點玩上一天也不膩的旅遊島嶼,這絕對是澎湖頂級渡假島嶼的催生。 促進會表示,大倉島雖是內海之珠,但政府內海開發計畫的延宕,已使這座島嶼沒落,淡出澎湖的旅遊版圖。近年來內海漁業資源又日漸枯竭,村民生計困難,不少人被迫離。鄉為了營造大倉景觀之美,村民連先人的納骨堂也同意外遷他鄉,為的就是配合開發案的進行,這麼良善的村民期待大倉脫胎換骨,若因外界少數人的偏執反對,而扼殺他們對故鄉發展的期待,顯然並不公允。 贊成一方認為,澎湖號稱宗教民俗活動多元豐富,有全國最古老的媽祖廟,但為何沒有全國性的能見度?究其原因是缺乏聚焦的標的,能興建世界最高的媽祖神像即是指標窗口,對行銷澎湖、招攬觀光有莫大的助益。又強調,澎湖發展需有前瞻與遠見,回顧之前最美麗的黃金海岸開發案,也因少數人的反對而胎死腹中;長此下來,若因幾個人假藉人團之名大叫反對,就扼殺重大建設計畫,則澎湖還有未來?還有願景嗎? 另外,由本縣海洋公民基金會、生態保育聯盟、共生藻協會、牧者聯禱會、基督長老教會、山水社區發展協會、智庫協會等團體,組成的反對興建大倉媽祖文化園區一方,昨天也到議會陳情。主張全案應先進行民調或公投,以及在完成環境影響評估和與鄉親說明清楚後再討論;同時強調設置經費不應動用縣府預算。 反對一方指出,縣府對於大倉媽祖園區案,並未進行「可行性評估」,不管對於環境影響、觀光賣點、人民意向、配套措施、維修管理等都未能好好評估仔細,趕著要早日完工,以讓縣長得以在任內展現成果。事實上,本案是縣長在施政後期才有此議,強力推動,恐怕將來還有更多問題。 又指出,此開發案原本縣長希望藉由天后宮捐助部分經費,並協助募款,後來天后宮婉拒,縣府竟不循往常管道向中央爭取補助,而決定由縣庫支付。本縣財政本已困窘,若再舉債進行開發,令人憂心債留子孫。再者,建造神像無論是哪一尊?都是民間信仰的一部分,由政府來出資興建是國內頭一遭,勢必引發民間很大的對立和反彈,讓全民付出無謂的社會代價。 反對人士認為,媽祖文化園區建在大倉,一則與大倉信仰文化實不相容、強調文化意涵難有說服力。建在大倉,不管是建造時期的營運費用,或是完成後的維護費用,加上因地處偏遠所產生的管理困難,在在都是縣民所憂心的問題。而最使人憂心忡忡的是開發案的進行,將造成嚴重的財務排擠效應;縣政急需推動者多,像是加強教育、醫療衛生、保育執法、台澎交通等,都應是政府優先的縣政工作名單。縣長不思在執政末期加強縣政、照顧民生,還是一直在擴張主義的魔咒中,找不到明確的方向;大倉園區預算若是通過,會嚴重排擠其他施政的財務編列。
|
|
penghucitizen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