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「起風了,回去吧!」阿永伯拉起了海中漁網,轟隆的引擎聲揚起,化成一道急駛於海面上的波紋。小船吃不了很深的海水,船身跟著波浪搖晃起伏,直到船隻轉進船渠,繩索上樁後,海洋與陸地始連結起來。漁人回家了,回到他從小生長的土地-吉貝嶼。

吉貝廟宇的木雕斗座刻劃著附近海域常見的水族(章魚與鐘螺)吉 貝是澎湖六十四座群島裡,最北端的有人島。島嶼的面積很小,僅介於3.1到3.6平方公里間,那遺落的0.5,是隨著漲退潮而現出、隱沒的「潮間帶」。

廣大的珊瑚礁淺坪,讓吉貝擁有豐沛的海洋生態,也造就出當地厲害的潛水技巧。「潛水抓龍蝦」的集體記憶,被安置在「觀音寺」(吉貝四大公廟之一)的木雕斗座上。

當全台大部分廟宇的木雕都是忠孝節義時,「觀音寺」上擺的盡是如:抓章魚、揖丁香、美日空軍大戰等常民的生活樣態。...(繼續閱讀請至:環境資訊電子報網站 http://e-info.org.tw/node/70130 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enghucitizen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