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對談\ 黃惠玲、吳雙澤 撰稿\ 陳藹文
播出時間\100.8.28(日)17:00~18:00 播出頻道\FM 91.3 澎湖風聲廣播電台


如果要開一個課輔班,你會怎麼做?

首先,你可能會找一個地方、設置教室,然後找到師資、能盯小孩寫功課的老師,接著在社區公告、宣傳,最後招生、開課。老師在教室裡等孩子來上課,是正常的,孩子沒出現就打電話去找,這也很合理。

但這群人不是,他們的作法是:一個一個去敲門。

在這些偏遠地方弱勢家庭的孩子,正式來課輔班之前,博幼基金會的社工員會一個一個去敲門,做家庭訪談;在學生突然缺席的時候,他們會騎著摩托車去找,一個一個找回來!


把「課輔」辦成了社會工作

不管孩子是在家裡睡覺、在路上閒晃、在網咖裡玩遊戲,他們會想辦法把孩子找到,請他們回教室來上課。

事前,要和家長溝通,要和學校老師溝通,要和厝邊頭尾溝通;必要的時候,得請警察幫忙,請社區發展協會幫忙,請孩子的親戚鄰居幫忙;還有合作單位、政府單位、社會局、教育局、地方組織...要斡旋。

也就是說,這份課輔工作並不單純,他們要面對的人、事、物,要解決的大小問題,要整合的各方資源,遠超過我們的想像。

與其說是辦教育,不如用「社會工作」來形容,這樣的「課輔」所涵蓋的面向已經廣到、有安定社會的力量!

孩子看似只是接受了免費的課後輔導,事實上,他們因此而功課變好,成就感提高,有了自信心,也順利(願意)升學。一個減少許多中輟生的社會,你能說它不是相對安和穩定的嗎?!


功課變好了,學習的態度也變了

這群博幼基金會的社工員、課輔老師、英文老師、數學老師、課輔媽媽、課輔爸爸,正在湖西鄉「照顧」我們的孩子。

用「照顧」的意思,是因為他們不只聚焦於補救教育,以回頭學習的方式教學、檢測、想辦法讓學生成績漸好,感覺到自己功課進步。

他們對孩子付出更強大的是:關心、陪伴、愛心、溝通、心理輔導、協調、生活起居教育、耐心、時間、時間、時間...。

他們改變孩子的,不只是成績,還有他們對學習的態度。

從一開始不想上課輔班,到後來變成喜歡來教室,暑期課輔結束後離開學還有一個禮拜的空檔時間,他們卻不想暫停,希望能繼續來上課。

或許因為這一個禮拜他們也沒有什麼別的地方可以去,也沒有什麼別的事情可以做,也沒有別人會跳出來扮演社工員的角色,持續關心他們。或許因為半年以來,已經親近到有了真真實實的感情吧。

陪伴與被重視,是孩子真正需要的,想要的,喜歡的。


受助的孩子上大學,回來當課輔老師

訪問完博幼在湖西鄉的社工督導黃惠玲後,我們腦袋都閃過一個念頭:一個外地人尚且如此,本地人是不是也能做什麼呢?惠玲提出一些場地問題的需求,我們隨即承諾幫忙協調。

惠玲的付出,很令人佩服,問她何以能如此投入呢?她說,是因為在這份工作裡,她看見自己生命存在的價值!

「孩子無法選擇他出生的家庭,但他們一樣能擁有未來。」

課輔機制的存在,讓弱勢孩子也有人關愛,陪伴他們長大。博幼在台灣的幾個據點已經做了十年,現在已有當初接受課輔的孩子考上大學,回到基金會來當志工,願意去當課輔老師,願意回饋自己的力量,去偏鄉幫助跟他一樣弱勢的孩子。

讓現在正在上課輔的孩子,看到自己可能的未來,知道自己未來也會有幫助別人的能力,這是最完美良善的循環了吧!


偏鄉弱勢的孩子身上一樣有朝氣活力

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很有價值,是很重要的一件事,對每個人都一樣,不管你是當社工員,當課輔老師,還是任何一個弱勢的孩子。

孩子們因此就燃起了希望了,就算身處偏鄉又怎樣,小孩有了希望,大人也會有,那我們所在的地方也會有的。

問惠玲說澎湖的孩子有沒有什麼不同?她笑說:

「澎湖的孩子配合度很高,很乖很純樸,即使爲了電影欣賞的課要去圖書館上,他們得在太陽下走十幾分鐘,也沒有人抱怨!」

我們確實看到上博幼基金會課輔班的孩子很開心,下課時間也衝出教室來玩,跟一般的孩子沒什麼兩樣,很有活力,連跟社工督導問好也很親切、充滿朝氣!

這集節目很精采,也很感動人,聽完許多案例後,真的很想替澎湖的孩子跟博幼說謝謝!錄音過程中還發現一些巧合,緣分很奇妙,但得要另起一篇文章來說故事了。


相關文章:博幼在湖西(文/吳雙澤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enghucitizen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