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下雜誌專訪,縣長暢談文化資產保存

王縣長我想對你說

我們要生態、文化立縣的澎湖,
不要矗立神像的內海開發

1. 世界著名的宗教性觀光景點,需要豐厚的歷史文化累積而形成,不是靠競賽廟大神高就能吸引觀光客,大倉媽祖神像只會被下一尊更高大的神像比下去,而成為失敗的觀光建設。
2. 從來只聽過民間募款籌建廟宇神像,不曾聽聞政府向民眾募款蓋造神像,用公部門力量推動信仰之事,有欠公正公允,形成社會倒退的怪象。
3. 澎湖的觀光資產最重要的是她的自然與人文,澎湖需要的是以生態、文化立縣的政策規劃,幫助環境永續、產業永續、生活永續,才是世界潮流。我們需要以重視自然生態、尊崇在地文化的方式建構和充實「內海開發計畫」。

回首初到澎湖工作和生活至今,已經足足8年,每次聽到「外婆的澎湖灣」這首民歌還是滿了感覺如同第一次聽到一樣,它被華人世界所傳唱,引起陸客無限遐思而造訪,歌曲中「陽光、沙灘、海浪、仙人掌」,說明純淨、明媚,極具可近性的海洋環境,是澎湖對旅人而言的致命吸引力。

除了海洋自然資源,澎湖的文化資產也漸受重視,原本淹沒在澎湖各地慌煙慢草的咾咕厝、菜宅、砲台,還有任憑海浪拍打、年久失修的石滬,在文化人士奔走之下重見天日,成為政府編列預算、保存與修復的對象,構成澎湖旅人美輪美奐的拍照景點和風景記憶。

澎湖就是這樣一個充滿海洋能量,以及獨特文化風情的島嶼,難怪入選寂寞星球「Lonely Planet」推薦2011年全球十大最佳世外桃源島嶼。這本澳洲權威自助旅遊指南盛讚澎湖景色優美、有懷舊風情,保留了台灣傳統文化,牛車、捕魚石滬、石牆圍田、玄武岩懸崖,也是享受陽光、沙灘和海浪的好所在,而且是綠蠵龜的繁殖地。除去這些獨特的自然和人文資源,真不知道到澎湖旅遊還可以看什麼?稀有的海鮮珍饈嗎?還是世界最高的神像或最大的廟宇?

王縣長版本的「內海開發計畫」是在大倉嶼蓋造媽祖神像,在我看來,這個構想真是太小看了島嶼的自然和人文資源。我認為,大倉嶼不只配得5.5億的觀光建設,我懼怕的是,5.5億投資下去後,更多億的自然和人文資產,以及高於資產價值數倍的觀光財再也追逐不回來。

科學家在檢視了60年代及過去上千年的歷史紀錄發現,海洋的生物多樣性劇烈減少,且有29%的物種已消失。若現今對海洋生態的破壞和濫獲情況持續下去,人類將在2048年無魚可吃。環境保育已經成為觀光永續的趨勢,如果沒有生機盎然、生態豐厚的海洋,哪裡來的海鮮和海釣?也無法孕育咾咕厝、菜宅和石滬。

一首名為「澎湖頌」的歌這樣唱:「先民刻苦渡海來,甲天借地,日頭當中歡喜多,雖然有時風透海湧大,雖然有時會風寒;風調雨順來保庇,謝天甲地,民風善良好做伙,阮是海風吹大漢的澎湖人。阮兜是海洋的故鄉,澎湖的風,澎湖的風,有咱同款的寄望,澎湖的風,澎湖的風,天星伴阮大漢。」

作為一個澎湖居民、也是旅人的我,寄望澎湖的風,帶給澎湖人民的是無限的能量,而不是對觀光建設造成毀壞和摧殘。然而,其關鍵取決於人民和施政者的智慧。這是不是咱大家同款的寄望呢?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enghucitizen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