對談\ 傅靜凡、吳雙澤 撰稿\ 陳藹文
播出時間\100.8.7(日)17:00~18:00 播出頻道\FM 91.3 澎湖風聲廣播電台


大概是因為海鮮太有名了吧!讓人都忘了,澎湖也有農業。

一般人都以澎湖「土地貧瘠」為印象,夏天太陽太大、冬天風太大,不但天候不佳,水利更不足,連空氣都是鹹的,與台灣的許多良田沃土相比,簡直天壤之別。何必自討苦吃、辛勤耕種呢?吃台灣的就好了呀!

但澎湖確實是有農業的,尤其是小農,你看那麼多的菜宅還存在,就知道,澎湖的農業不是大規模單一作物的企業化農業,幾無科技與現代化農機具的應用,都是各村子裡、家家戶戶的前庭後院,闢一畦地,圍一圈矮牆,就種了。

那一圈矮牆,到現在還是咾咕石,跟你去博物館或什麼古跡遺址看的,一個樣!自古至今,菜宅還是菜宅,是最適合澎湖的農業型式。


農很小、業更小

或許因為是小農,種菜向來以自己吃為主,多的才拿去賣,使得務農是「生活」的一部分,而鮮少是「事業」。大家便以為農業不存在,不可能發展出什麼大事來。

在澎湖漁業興盛的年代,生產力盡皆投入,菜園荒蕪也不以為意,賺了錢,花錢去買,就有菜可吃。於是,菜宅群,好的成了古蹟入鏡,大家用照片懷念它;一般的被銀合歡入侵霸佔,淹沒在雜草堆裡;或早就夷為平地、另作他途了。

台灣很大,這類型的小農小作走入歷史,人們習以為常;澎湖島小,豈能無農?何況漁業資源在衰竭,「農業」本身有沒有接手的能力?承擔得了孕育島嶼子民的責任嗎?成為不得不關心的重要議題。

於是,正在籌備中的海洋公民基金會,把農業列為重要的推動項目之一,尤其對食品研發很有興趣的靜凡,在這集節目中,暢談澎湖農產品的潛力,以及未來基金會可以扮演的角色。


努力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價值

「我們這邊的高麗菜,一粒可長到十幾斤,品質很好,完全不輸給梨山的高山高麗菜,但它在冬天出產,澎湖的需求高峰是在夏天,所以,怎麼樣可以把冬天的作物保留到夏天來?這是一個蠻大的挑戰。」靜凡說。

「包括可能使用真空包裝儲存,讓冬天生產過剩的蔬菜,延長到夏天還能食用。例如高麗菜干,澎湖人是用手工下去揉過,才晒太陽,它會天然醱酵,所以有很特別的香氣。

只是它售價也比一般機器乾燥的高麗菜干高,如果拿去台灣賣,恐怕難以競爭,最好的方法還是留在澎湖賣。所以,要如何提高附加價值、讓觀光客接受?成為一大課題。」

關於食品加工,基金會已經著手研究。由於靜凡曾經在台灣做貿易、進口榴蓮、蘋果等水果,發現日本食品加工的技術很先進,實在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。因此,他今年也考上澎科大食品加工相關的研究所準備就讀,期待更多專業的、學術資源的協助。


好吃、健康、便利  產品的不二法門

以澎湖的紅蘿蔔為例,它甜度高,香味濃郁,澎湖台語讀音乃取日文『人蔘』之音,可見其營養價值之高。靜凡有意以『澎湖甜蜜蜜』命名,加工與真空包裝後,做成不但能儲存到夏天,還能打開即食的商品,顛覆很多人不敢吃紅蘿蔔的印象。

同樣的,高麗菜干也可加以烹調後,做成包裝食品,讓民眾簡單加熱後,撕開包裝就能馬上吃,相信在市場上推廣時,接受度就會提高。靜凡加重語氣地說:

「只要做得好吃、健康,觀光客一定願意嚐試,因為我對澎湖的農產品非常有信心,一吃就會愛上它們!」


古早味、澎湖味

花生也是澎湖的特產,但金門貢糖的知名度卻遠高於澎湖的花生糖,殊不知澎湖有許多阿嬤時代的小點或菜餚,都非常美味。例如將花生搗碎混入鹽巴,擠成圓形,是個揉合花生香與鹹味的點心,與甜的花生糖口味迥異。

靜凡說:「讓觀光客來澎湖,有真正澎湖要吃的!」

還有一道古早味家常菜,就是用花生米搗碎來炒澎湖的高麗菜,那味道之香啊,吃過的人總是拍案叫絕,「澎湖是有『花生文化』的呢!」主持人雙澤說出自己喜愛的菜,並如此讚歎。


相信農業可以改善居民生活

至於基金會扮演的角色,是平台!因為基金會宗旨的第一條,就是增進澎湖居民的福祉。

必須幫助農民把澎湖的農產品介紹給觀光客,讓大家知道這些農產品的可貴之處,也許舉辦創意農業市集,或組織合作社,努力讓產品的能見度提高,以促進實際的銷售,來照顧小農的生計。

基金會的平台,從整合農產加工品的研發、包裝、行銷,甚至在盛產期對農民承諾保證收購,來促使小農重拾農業的信心,重新投入土地,樂於耕作,不用擔心銷售問題,同時也等於鼓勵了青年返鄉,在澎湖有得以安身立命的機會。


「有機島」的使命

未來,也期待農民慢慢朝向有機的方式耕種,採對土地沒有傷害的作法,讓澎湖真正變成一個有機的島嶼。

當澎湖是個「有機島」,任何出產自澎湖的農作物,都代表健康、純淨、無污染,自然而然澎湖的品牌就會建立。

雙澤說:這可能是一次的農業復興運動!

靜凡說:可能是一次綠色革命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enghucitizen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