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 鄭同僚
早上爸爸去老人活動中心唱卡拉OK之前,接受我的口述歷史訪談錄影,談他的童年。
爸爸說,二次大戰其間,有一天下午,天上由遠而近傳來一群飛機轟隆轟隆的聲音,伴隨著飛機引擎聲,還有刺耳的警報聲。在此之前,馬公從來沒有被空襲過,人們不知道那些滿天轟隆的引擎聲代表什麼意思,大家都在觀望,紛紛在猜測。
爸爸說,他記得很清楚,儘管警報大響飛機滿天,我的阿公安然坐在客廳,右腳橫翹在左大腿上,右手叼著煙,慢慢吐出一口煙後,輕鬆安慰惶惑不已的家人說:「放心,這是我國在演習啦」。
沒想到,阿公的尾音才落,天上已然掉下來好幾個擲向岸邊漁船的燃燒彈,砲彈落在不遠的海邊,立即大火遍地漫天。人們奔走驚慌,這才知道,是敵人攻擊,不是本國演習。戰爭終於來到苦難百姓的門口了。
那天,是日本在太平洋戰場開始露出敗象後,英美聯軍第一次派轟炸機光臨澎湖上空進行攻擊。爸爸說,從那天以後,聯軍的轟炸機便常來空襲,通常他們飛得很高,從遙遠的天際有節奏地靠近馬公島,接著若無其事地丟下炸彈,然後又有節奏地離開消失在天際。而地面上的人,除了奔跑和祈禱媽祖與諸神保佑,其他什麼也不能做。一在天,一在地,兩群從來沒有見過面的人,就這樣玩著生命的遊戲。
第一次轟炸後,馬公島上家家戶戶開始挖防空壕。所謂防空壕,其實很淺又簡陋,就是在地面挖一條溝,上頭橫著樑木,兩邊有出口,中間則剛好可以把全家人的身體藏在裡面。
我小時候曾經在海邊附近看過幾個大約有三層樓深,三十公尺直徑大小的炸彈坑,我想,區區簡陋的防空壕,哪能抵擋天上掉下來恐怖的炸彈呢?爸爸無奈地說,說是防空壕,其實大家都知道沒有抵擋炸彈的作用。
大家心照不宣沒說的是,全家躲在上面有土壤覆蓋的防空壕裡,若有個萬一,也算是有個可以蔽體的埋骨之所而已。防空壕,說穿了,就是戰爭中的平民百姓為自己萬一被炸時準備的墳墓。幸運的是,村子裡儘管被炸中幾次,卻從來沒有一家人被炸死。
早上阿爸輕鬆講完躲聯軍的空襲這一段,就急著要去唱歌了,好像剛剛講的是他在電影裡看到的情節,而不是連著幾年親身經歷的恐怖經驗。本來我還很不捨當年他們躲空襲的恐懼,沒想到回憶戰爭對他而言已經變得如此之淡然了。時間,真會是所有痛苦的解藥吧。